配电线路是将电力送到配电变压器或客户的线路。当10千伏配电线路受检修等影响需要停电时,往往“一拉一条线,一停一大片”,给客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。虽然是减少停电时间的有效手段,但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却因作业空间狭窄,安全风险高,容易发生事故,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高风险的“禁区”。目前,世界上只有美国、日本和我国掌握了该项技术。 vb4l;-T]
我国第一个攻克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的是烟台供电公司。十几年来,他们一直在配网带电作业领域不断探索,先后成立了带电作业中心和“李红新创新工作室”。截至目前,烟台公司共开展带电作业8000多次,多供电量8500多万千瓦时,为公司和客户创造经济效益16亿元。 20
k~
如何在“禁区”开出“试验田”? :Q'[x
社会和客户有需要,就要敢啃“硬骨头” #$ISI`1]r
“作业人员和带电体的距离必须不小于40厘米,否则就会有危险。10千伏线路作业空间狭窄,环境复杂,稍不留神就会酿成事故,所以大家虽然都知道10千伏带电作业很重要,但是很长时间内都不敢碰。”集团公司第七届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、烟台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李红新说。 2jtcaK~D
最先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的是烟台公司。1998年,全国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现场会在烟台召开,推广烟台公司带电作业经验。随后,以该公司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实践为蓝本的教学演示片在全国发行,累计培训学员超过6000人次。十几年来,该公司一直在配网带电作业领域不断探索,先后成立了带电作业中心和“李红新创新工作室”,不断加强配网带电作业的技术创新。“我们在配网带电作业这一‘禁区’大胆探索,越走路越宽。这得益于干部员工多年来的坚持不懈,得益于一线员工的锐意创新。”烟台公司总经理王如伟说。 -6wBU\[
1996年,烟台公司作出了“限电不拉路”的承诺,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成为实现这一承诺的重要手段。为此,烟台公司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,时年27岁的李红新成为技术骨干。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,李红新和同事就自己摸索、模拟演练;没有专用设备和工具,他们就就地取材、自己动手。经过他们近两年的努力,10千伏架空线路带电更换横担、导线、电杆、柱上开关,带电接火等8个攻关项目全部取得成功。李红新由此成为中国“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第一人”。 grF% v
直到现在,在带电作业技术水平和工作量等方面,烟台公司在集团公司系统依然处于前列。2013年一季度,烟台公司共开展配网带电作业229次,减少停电时间10453小时•户,多供电量187.15万千瓦时。 d upCrXQ
如何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率? 9DbU'H<{
成立带电作业中心,实现资源整合 jC%V 70=
在配网带电作业领域,1998年之后的几年里是全国学烟台。可是现在,业内人士谈到带电作业时,说得更多的是上海。 AY4|}Qx
上海市供电公司在1998年之后的3年时间里,购置了上百辆带电作业车,成立了一家名叫东捷的专业化带电作业公司,承担全市的带电作业,并对外承揽带电作业业务和带电作业培训。他们有专门从事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发的技术人员,技术研发的资金也非常充足。 sLCdu&%[6
1998年之后,全国学烟台学的是带电作业技术。如今学上海,学的是带电作业集约化、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。集约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带电作业队伍的整体素质,市场化运作带来了可观的利润,可以对带电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。 &
mIt
谁做得好,就向谁学习。2010年,集团公司开展了“配电管理提升”活动,在我省大规模推广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。烟台公司以此为契机,在带电作业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,于当年11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带电作业中心。 uxmb@1#J)
当时的情况是,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量少,带电作业人员工作量不饱满,经常被安排从事一般性检修甚至线路巡视工作;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任务多,人员忙不过来。成立带电作业中心后,烟台公司将输电、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和设备资源整合到一起,这样一来,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任务了。目前,李红新所在的带电作业班有10名员工,今年一季度人均完成配网带电作业22.9次,在17个市公司中是最多的。 \`)6 A%Bm
采访期间,记者专程参观了烟台公司新建的带电作业中心大楼。大楼一层是车库,可以停放10辆带电作业车。此外还有面积为270平方米的工器具烘烤库房、300平方米的工器具除湿库房、70平方米的工器具试验室和面积达102平方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,集车辆工器具管理、试验、办公和科研于一体。大楼投用后,将进一步提高带电作业中心的硬件水平。 =e5xVs+P
如何留住带电作业人才? g2dL[]"Sr
始终重视安全管理,让员工有安全感 >/rc&/}0
2011年,国家电网公司举办10千伏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,李红新作为集团公司参赛队主教练,从5月一直忙到11月,全程参与了队员的选拔和培训,并获得了团体三等奖。 =.tFb+q
回忆当时的情形,有一件事让李红新感触最深:最初,他们想从17个市公司中初选30名队员,结果发现可供选拔的对象很少,不得不将选拔范围扩大到县公司。从参赛的角度看,各市公司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,这反映出集团公司系统带电作业人员数量少、年龄结构不理想等问题。据分析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,带电作业作为一种具有高危险性的工种,劳动强度大。相比之下,在不少单位,目前该岗位的薪资水平和激励机制对员工没有吸引力,留不住人。 &]N_
t< |